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时候的年味是一种期盼,那时候有新衣穿,有糖果吃,有压岁钱,能放鞭炮,还有许多小伙伴一起玩。长大后的年味却成了一种回忆,或许不是年味淡了,而是过年开心的不再是我们这一代人了。过一年又老了一岁,看着妈妈满头白发,自己也不再年轻,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现在我虽然身在异乡,每逢春节,我依旧眷恋着家乡那份独特别的年味。

      在我的记忆里,我依稀还记得到了腊月,年味就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了,在村里的大人们开始忙碌筹备年货,买各种糖果,饼干,水果,对联等等,还有妈妈会亲手腌制腊肉和腊肠,挂在屋檐下,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加上北风吹,散发出咸香的味道。

      到了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进行大扫除,好像大家都不约而同赶在这一天大扫除的,不知道是不是看着黄历来进行的?那时候爸爸和妈妈,把屋内的锅碗瓢盆都往屋外搬,搬完之后妈妈就提着一个超长的扫帚,戴一顶斗笠,打扫墙壁、屋顶的灰尘和蛛蜘网,像是把疾病、晦气、祸害一齐扫出门外,然后把锅碗瓢盆全清洗了一遍,干干净净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

       大扫除之后就到了蒸年糕的日子,听妈妈说,年糕最早是为年夜祭神的,岁朝供祖先用的,后来成为春节的特色小吃。蒸年糕一般是在腊月26日-28日这三天时间。这是家家户户都会蒸年糕的,但蒸年糕又是比较费时间的事儿。记忆中,妈妈把糯米细细淘洗,再用清水浸泡,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等米粒吸饱水分,变得圆润饱满了,妈妈就将米捞出沥干,再挑着浸泡且沥干过的糯米去专门磨米粉的老板那里,把米磨成粉状,然后又挑了回来。接着先把冰红糖加水煮成糖水,然后倒入糯米粉里和粉,一边倒糖水一边和粉,搅拌均匀变成了糯米糊。糯米糊准备好后,又在蒸笼四壁用纱布轻轻抹上花生油,接着向蒸笼倒入已拌均匀的糯米糊,在灶膛里支棱起大铁锅,把蒸笼放在大铁锅上面隔水蒸,而我在灶膛里打下手,给加柴燃烧,柴火燃烧着“噼里啪啦”地响,而蒸笼里冒着缕缕青烟,和着“滋滋”的响声。红红的火苗映照着我那兴奋的脸庞,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听着蒸笼的水不多了,还得加热水进去。大概蒸了将近6个小时,年糕终于蒸好了,年糕那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瞬间让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可是刚蒸好的年糕,非常的软糯,无法切成小块,还需要在常温下存放三到五天,才能切开了吃。   




       除夕午后,年味就愈加浓郁了,父亲带着我和弟弟一起贴春联,红彤彤的春联洋溢着喜庆和吉祥。贴完对联后就杀鸡拜神。白切鸡也是年夜饭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以白切鸡为主,寓意“吉庆有余”。将近傍晚时分,在吃年夜饭之前,妈妈要先去庙里拜拜神,拜神回来后就放鞭炮表示可以开饭了。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丰盛的年夜饭,有鱼,虾,海螺,白切猪肉,白切鸡等等,摆满了一桌,鱼,虾,海螺,都是爸爸从海里捞回来的,而猪肉是全村人平分得来的,鸡是家里养的。大家举杯欢庆,欢声笑语回荡在厨房里。饭后,妈妈会给我和弟弟妹妹发压岁钱,在我接过红包那一刻,满心的欢喜,激动的跳了起来。小时候的压岁钱并不多,只有5块或者10元。我不舍得买零食吃,全攒了起来了。小时候攒了几十块的压岁钱,但这个压岁钱却在我上小学时交学费就花掉了。年夜饭后,爸爸妈妈就陪着我们一起聊聊天,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看电视也成为童年最遗憾的一件事情了。但还有让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12点钟声的响起,这也意味着真正新年的到来,听着外面鞭炮声响彻夜空,我压根也睡不着,干脆和弟弟跑到院子里,看着别人家放烟花,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仿佛这个世界被点亮了,烟花的响起,像是向旧年的告别,也是对新年的期许。千家万户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真可谓,灯火辉煌庆佳节,欢声笑语迎新年。记忆中儿时的年味真是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享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是过了年初一,年就过完了,我家乡最独特的就属年例了,这也是我每年心心念念要回家过的年例了。而每个村的年例时间还不太相同,有的村是年初二,有的村是年初十五,有的村是二月初二,而我妈妈那里的年例排到了农历的三月二十三日,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摆醮,游神。

      在年例当天,村里有一个摆醮环节,就是全村共同举办的大型摆醮,摆设宗台供奉各种神像和香烛、花果、糕点等祭品,并请法师来念经做法,以求得神灵的庇佑和保佑。摆醮之后就开始游神,将神像或神牌从宗台上抬下来,放在花轿或花船上,还有村里的小孩扮演各种人物坐在马背上,站在或者坐在“色板”上头,在游行时手舞足蹈,摆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姿态,精彩极了。在锣鼓喧天、炮竹震天的陪衬下,在村镇内巡游一圈,以示对神灵的敬拜和感谢。






       如今我已不在家乡,但如今的年味似乎融入了高科技,大家用手机发红包,抢红包,微信拜年,用手机看电影,听音乐,,,,让我不得不感叹: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

        我现在这边的风俗和家乡的风俗区别既相似又不近相同,但依旧有相似的年味,最振奋人心的就是除夕夜了,吃过年夜饭后陪着孩子一起放了一会烟花,烟花的品种可不少,有糖果消消乐,仙女棒,星星棒等等。感受一下新年的喜庆。到了半夜十二点来敲门时,每家每户都响起了喜庆的鞭炮声,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飞舞的鞭炮纸上,鞭炮一过,就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在无暇的天空上了,大家望着飞上天的烟花,一个个露出喜悦的笑脸。

       最热闹还是年初一,到了年初一,带着孩子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最先拜的是最亲的人,到别人家门口时,要先放一个短鞭炮,表示我已到你家作客了。然后进屋倒茶喝茶互相问候一下,临走前给对方的孩子派红包,(,一般来说,亲人的孩子给50-100块不等,而非常要好的朋友家的孩子给10块到20块不等,红包代表的是一种特别的意义,图的就是个吉利)接着又换下一家,一整天都在拜年和吃零食的路上。








      我觉得年味就是一家人团圆,围坐在一起的那种喜乐的气氛。回味过往,促膝谈心,联络感情。我向往这样的年味:大街小巷亮起的高高低低的红灯笼,鞭炮在夜空中炸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饭菜,到处是欢声笑语。年味就是藏在那一声声的祝福中,躲在灿烂的烟花里,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年味就是一种传承,如今自己接替了父母的角色,担起了生活的重担,现在从看烟花的变成放烟花的,从吃年夜饭的变成做年夜饭的,现在就是为孩子们创造快乐的氛围,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现在从感受年味的人变成一个制造年味的人了。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14 个回复

正序浏览
确实是有点不值钱了,感觉发压岁钱200元都开始有点拿不出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觉小时候吃的零食和现在没有办法比,那个时候的味道绝对正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怀念小时候过年父母会为我们增添一件新的衣服,这个也是非常期待过年的理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以前的钱也值钱呢,虽然现在的钱看着多,但是买的东西却不多,钱贬值了,伤心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现在还有小时候爱吃的零食卖不?有的话,可以再去买点尝尝,回味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是啊,岁月不饶人啊,我都过了半辈子了啊,现在身为人母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是呀,回不去的童年,甚是向往,现在论到自己当大人了,变成那个制造年味的人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就是有收红包的人变成了发红包的人,说明你还是在逐渐的成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传承下来,还是需要能够继续的传承下去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